首頁 > 科研技術(shù)平臺 > 細胞實驗 > 外泌體實驗
概念:
外泌體是由所有體外和體內(nèi)細胞持續(xù)分泌的小膜泡 (30–150nm),特指直徑在40-100nm的盤狀囊泡,包含了復雜RNA和蛋白質(zhì)。外泌體天然存在于包括血液、唾液、尿液、腦脊液和乳汁等體液中。這些特異性分泌的細胞外囊泡可以介導細胞間通訊和信號轉(zhuǎn)導。
原理與方法:
外泌體收集:①差速離心是外泌體分離的最常見技術(shù)之一,利用不同成分離心力不同,適合大量提取培養(yǎng)基中外泌體成分。②超濾法根據(jù)外泌體尺寸大小進行分離,適用于細胞上清的提取,適用于純化大量外泌體。 ③凝膠排阻層析法,根據(jù)外泌體尺寸大小進行分離,適合中等樣本量。④親和捕獲法,依賴于結(jié)合外泌體的抗體進行捕獲,適合分離特定外泌體。
外泌體鑒定:①納米顆粒跟蹤分析技術(shù)(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,NTA)利用光散射和布朗運動的原理,獲得懸浮液中的樣本粒徑分布的檢測方法,能對懸浮液中的顆粒進行全方位表征。分辨率高、檢測速度快、準確度高。②透射電鏡是鑒定外泌體的金標準,點分辨率可以達到0.1nm,適合用來觀察外泌體類囊泡。③利用外泌體膜蛋白的抗體對外泌體進行標記,再用膠體金二抗指示出抗原的位置。膠體金在電鏡下呈現(xiàn)出黑色顆粒,同時從形態(tài)學及免疫學上鑒定外泌體。④外泌體形成和釋放后,會帶上特定的標志性蛋白,利用WB對這些蛋白進行檢測,鑒定外泌體。
外泌體鑒定
科研服務咨詢
公眾號二維碼